找到相关内容441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杂阿含经》述评

    迷暗无知,不明事理),由“无明”生“行”(心的动向),由“行”生“识”(意识),由“识”生“名色”(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的结合体,即作为人的个体),由“名色”生“六处”(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

    吴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581348.html
  • 生死的省思 —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

    无知与无奈,二者﹑对死后生命是否延续的疑虑,三者﹑对现世一切存有的执着 — 包括「我」与「我所」 ,四者﹑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传统文化与社会民俗对死亡负面印象的熏染与误导。对绝大多数的人而言,生命消逝的...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4581389.html
  • 唯识学的特质

    似彼而转”。无知的凡夫,由于无始来的烦恼习气扰浊了心的缘故,不知所认识的外境,是由内识的变现,误认他为外在的实我实法。“为对遗愚夫,所执实我法,故于识所变,假说我法名”。圣者为欲打破众生的妄执,特在诸识...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681506.html
  •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

    《传习录》卷上,《集评》6,P.37)。又说: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581605.html
  • 格物与致知——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

    於日常生活中随时依乎本心以应事接物.但要本心能泛应曲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则重视学问思辨以求曲体事物之殊别相亦题中应有之义.否则无知无识,无审时度势的考量,绝对可以使得仁心生理之不容已的呈现适得其反...

    郑宗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781608.html
  • 五台山简介

    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43881780.html
  •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

    意志的精神超越之狂,而非为无知之狂妄。然而,正是对自得于心的自由意志的过度强调,使宋儒的天本体彻底转化为心学良知本体,以寡欲之心取代了无欲之天,从而不仅混淆了审美满足与涉世应世的道德成就之间的应有界限,...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382053.html
  • 浅议和谐法门

    浅议和谐法门——沙门兆德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在感受到由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带来的高涨的成就感的同时,人们仿佛也感到了我们这个世代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上,可以标榜自己的“先进”或“高超”,可以动辄“轻贱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历史传统和文化学统的无知,必然导致今人浅薄狂妄的自大与无畏。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浏览网页,从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发出的对传统文化充满偏见的傲慢声音可谓不绝于耳。...

    兆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682059.html
  • 佛教的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

    靡费钱财,也多有限制,认为“兴建福业,造立图寺,高敞显博,亦足以辉隆至教矣”。饬令,若“无知之徒,各相高尚,贫富相竟,费竭财产”。“自今一...

    周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1982101.html
  • 佛教戒律学:第十三章 戒行论

    节详)。   第3类较复杂。如出了对戒律的误解(包括无知或曲解),也属戒律本身或律学教育的问题(下节详)。若仅是出自一时的把持不住而犯或,则这正是一切“制教”之对治所在。盖“戒德重于地,我慢高于天,...无量功德云。按作者自1963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便有意以学术为终生志事;且数年来,无论在政大等院兼课,或在报章发表文章,均为此志的具体贯彻。是故,怀师所示正符所愿。惟当时对佛律根本茫然无知...

    劳政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4882147.html